
美军的高超声速武器再次面临推迟,“原本计划在今年秋季首飞的高超声速攻击巡航导弹”(HACM),现在已经被推迟到2026财年。这一推迟不仅让人失望,更突显了预算的持续膨胀——今年的预算比去年的预算多了3.5亿美元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,达到了8.02亿美元。
尽管美军一再强调“加速推进”这一口号,试飞的时间却一拖再拖,背后暴露出的是严重的技术瓶颈和资源不足。原本炫目的“数字工程”理念,实际上却未能按时推动项目进展,反而陷入了困境。美军的“新希望”——HACM,依然以“战斗机灵活携带”和“超远射程”为卖点,但这些理念最终只能停留在空中梦想中。
该导弹采用了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,理论上可以突破5马赫的速度,甚至比现有的导弹快六倍以上,具备强大的突防能力。为了加速研发,团队大力推崇“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”,希望用数字仿真代替传统的物理试错,但这种“创新”也让原计划的7次试飞缩减为5次,且时间被拖延了半年。
雷神公司在忙着研发大功率弹头的同时,也在社交媒体上抱怨项目成本超支,甚至国防科工局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警告。更令人头疼的是,美国至今没有能够进行高温高压测试的先进风洞设备,现有的风洞只能模拟6马赫的环境,超过8马赫的测试只能等到未来的新设施建设完成。由于本土靶场的距离太远,美国最终不得不与澳大利亚合作,进行试验。
展开剩余65%在资源争夺和技术短板的双重压力下,美军的高超声速武器项目乱成一团。空军在“高超声速空射中程反舰导弹”(HACM)的推进上似乎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海军的“高超声速空射反舰武器”(HALO)却屡次受阻,连“暗鹰”导弹的试射都因发射车故障而被推迟。不同军种在争夺预算和资源的过程中,核心技术问题和供应链缺陷依然显而易见——如耐高温材料不堪极端摩擦、超燃冲压发动机稳定性差,甚至通信信号都被等离子体屏蔽了。
随着中俄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的快速进展,美军的焦虑感与日俱增。俄罗斯的“匕首”和“锆石”已形成战斗力,中国的东风-17、鹰击-21等导弹也已在陆海空多个平台服役,甚至传闻中还有潜射吸气式导弹。而美军则在过去二十年里仍未能推出一款现役的高超声速武器。专家分析,中国采取的是“装备一代、预研一代”的策略,解决了基本的“有无”问题,而美国则始终追求“完美方案”,导致技术门槛越来越高,进展缓慢。
高超声速武器的威力不仅在于其极高的速度,更在于它的破坏力和快速打击能力。传统的导弹攻击可能需要数十分钟,而高超声速武器的打击时间可以缩短到几分钟,甚至可以在短短十几分钟内从关岛打击中国大陆,且能通过机动变轨突破反导系统。美军计划用HACM打击“时间敏感目标”,比如移动的导弹发射车,但如今这一计划的推迟,可能意味着在它投入使用之前,新的防御系统已经问世。
更棘手的是,美军的工业基础出现了问题,关键零部件依赖多家供应商,生产线转型缓慢。即便最终设计成功,量产过程也可能要拖上好几年,导致进度远远落后于预期。
发布于:天津市百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